9月14日晚間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分析認為,從降準的影響來看,一方面,降準為市場提供了更多長期資金,增加了資金流動性,有利于降低資金成本,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有助于推動宏觀經濟恢復;另一方面,對房地產行業也將帶來積極影響,宏觀經濟穩中向好有利于帶動房地產市場預期好轉,同時購房者、企業端的合理資金需求也有望得到更好地支持。
9月以來,全國各地優化政策節奏加快,根據中指監測,截至13日,已有超30省市出臺政策40余條,核心城市“因城施策”力度加大,多個二線城市全面取消限購限售政策,疊加本次降準,房地產市場預期有望進一步修復。短期來看,多項有利政策帶動下,預計核心一二線城市市場活躍度將有所提升,從而帶動全國房地產市場逐漸筑底企穩。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降準雖然不等同于降息,但隨著銀行間流動性的繼續好轉,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價格有望繼續程度回落。整體看,降準的原因依然是為了穩定經濟,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宏觀經濟壓力猶存,在穩增長目標下,貨幣政策將會繼續為實體經濟的恢復發展提供相對充足的流動性支持,降準釋放中長期流動性,對于房地產肯定是利好。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央行宣布降準25bp,相當于釋放流動性5500億元。央行此次降準,一方面是為了緩解8月中旬以來資金面收緊的態勢,保證此前的降息效果不被抵消,預防理財贖回引發負反饋,起到穩定資本市場的作用;另一方面,8月降息之后9月再降準,松貨幣組合拳,進一步釋放逆周期加碼以穩增長的信號。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表示,本次降準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間。截至2023年6月,中國金融機構超儲率為1.6%,屬于較低水平,未來進一步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商業銀行流動性改善是比較有效的,年內央行可能再次選擇降準,加大逆周期調節。
中信證券分析認為,超預期降準釋放約5500億元的中長期流動性,彌補三季度末擴大的流動性缺口的同時,為銀行擴大信貸投放提供更多空間,而逆回購凈回籠+降準的“縮短放長”操作模式背后是避免資金脫實向虛的意圖。本次降準落地表明央行寬貨幣取向與穩匯率目標并不矛盾,不排除四季度降息落地的可能性,長債利率下行趨勢或仍將持續。
是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產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產